菉溪小学十四五课题实施方案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菉溪小学十四五课题实施方案
当前位置: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好习惯银德育系统构建实践研究

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中华文化的主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是把握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习总书记在慰问北京八一学校师生时说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学校教育以德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在品格锤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而且我国古代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的说法。可见好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助力学生的品格提升,促进其终生发展。

2.       弥补社会家庭的德育缺失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德育系统化程度不足,德育泛化于活动,教育效果不理想。加之当今相当一部分家重智育,轻德,将大部分时间、精力和财力放在补习班、兴趣班上,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此外,有些家庭对于孩子过度的溺爱和过分的保护也加剧了他们不良品行的形成。而近期教育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推出政策,其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将教学效率和德育教育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3.       打造品牌教育的执着追求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体现着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贯穿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自建校以来,我校一贯重视德育工作,狠抓学生好习惯养成和品格提升工作。2019年暑假,我们借学校改扩建教室的契机,建造好习惯超我们邀请了学校的美术老师设计布置了内部环境学校总务处进行了货柜及各类奖品的采购。根据学校的实际,我们已经开展吃好走好好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接下来我们将拓宽好习惯银行建设,力求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同时学校也将通过课题研究将学校教育引向深化,打造学校品牌教育的新招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品格教育的研究

品格教育是近十年来诸多国家发展起来并日益加以重视的一种教育研究取向。品格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实践,亚里士多德提出,美德不能仅仅是教,还要通过表现美德的行为来形成习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倡教育要促进品格的发展。英国哲学家缪勒把这一论题继续19世纪,他提发展品格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斯宾塞认教育要达到形成品格的目 20 世纪初,宗教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中明确提出品格教育的主张,并且认名副其实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品格教。他坚信,人的品格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预示了品格塑造教育的可行性20世纪早期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把品格教育看作是教育的中心使命2090年代,品格教育成为北美地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强品格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此三者构成道德上的完整性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经历着并继续发展着称品格教的运 (Character Education Movement) ,与我国的素质教育遥相呼应,给世界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运动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中国,品格教育也已成为道德教育的主流形式,受到普遍重视,大多数学校都在积极地实施品格教育。郑娟在《品格教育的追社会、家庭与学校在品格教育中的作用探析》中认为,品格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为其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教育使之得到更好的延伸。品格教育力图使学校成为桥梁,家庭、社会与这座桥梁相连,相互合作,通过三方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品格优秀学生的目的。白莲莲则在《榜样育人:教师在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突出教师的作用,她认为,教育就像是一阵清风,受教育者被清风轻拂,人格得到唤醒。在唤醒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是人格的模范,教师的示范直观、有效。

综上所述,上述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本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为本课题的研究做了扎实而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工作。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品格培养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立场出发,广泛深入讨论了品格问题,形成了观点各异的理论。就国内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品格培养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在对人格的的研究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二)关于好习惯培养的研究

在西方教育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教育家或思想家都或多或少地阐述到了习惯的问题。虽然有些人可能没有明确地提这一概念,但从他们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背后可以体会和洞察到,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Aristotle)在其伦理教育思想中就明显地抬高了习惯的地位。他明确指道德成自于习,至于如何培养美德,养成习惯,他想到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人都成,而要成为善人,则取决,即出身所禀的天赋、以后养成的习惯和人内在的理。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教育所获得的习惯可以变更一个人先天的禀赋。英17世纪教育家约.洛克非常重视教育在培养与形成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中的作用,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看成导师的重要工之一。他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他认为教育尤其是德育应该以培养习惯为主,教育要千方百计地将孩子向善良方向引导。他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看作是教育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指出,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是指这三种教育的总称。

改革开放以后,习惯教育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我国当代对习惯问题研究的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一是从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习惯形成、发挥作用以及改变的心理学机制二是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教育因素对习惯形成和改变的作用,研究的主要群体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如广大中小学教师和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其中成果比较显著的学者是孙云晓和关鸿羽。孙云晓对习惯和习惯教育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1)习惯是个体习得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2)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3)习惯的养成需从日常点滴做起,且要坚持不懈。关鸿羽对习惯和习惯教育理解主要体现在五个方:(1)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2)养成教育是德育中的部分,是德育的指标(3)养成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非常现实而重要的意义(4)养成教育在内容上要做---规范(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来决定内)细目(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序列(根据人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有序的要)。养成教育在途径上还要做四一——学校内部一致,家庭内部一致,家庭与学校致,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要一致(5)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包括训练法、言教法、身教法、正强化法、负强化法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       品格提升

《辞海》注释品格是一个汉语词汇品性风格。如品格高尚指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物品的质量规格。课题中所提到的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及其在为人处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格局层次、品质修养等,主要体现在品性、风格、格局上。根据核心素养架构的三大领域,十八个基本点,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我们将其化成菉溪八大品格:爱祖国,树立理想;守规则,孕育文明;勤健体,建立自信;会学习,创造实践;负责任,勇于担当;能合作,善于交流;懂审美,拥有雅趣;享快乐,体验和谐。

2.       好习惯

好习惯,顾名思义,是指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成长规律,我们把菉溪八大品格转化为六个好习惯,即身心健康好习惯、孝亲敬长好习惯、举止文明好习惯、居家礼仪好习惯、诚实守信好习惯和学习方法好习惯。

3.       好习惯银行

好习惯银行是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学习、言行、思想等日常表现银行卡的形式反映出来,全校每个学生都好习惯银的储户,并设置单独账号。老师根据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负责开好习惯银存储或支出情况单据,办理学好习惯银行的增值或减值业务。好习惯银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品格修养,引导学生把行为与习惯有效地结合起来,把道德习惯转化为自主行为。

4.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好习惯银德育系统构建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好习惯银德育系统构建的实践研究,是提促学生好习惯养成和品格提升的一种行动研究。我们将搭好习惯银储蓄平台,逐渐形四大系的德育体系,注重过程、关注全体、着眼常态化,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高尚品格,打造我好习品牌教育的新招牌。

德育浸润系统:打造以好习惯养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个性教室文化,优化好习惯银行运行模式。

德育显性系统:建构与实施好习惯德育课程,以学期、月、周主题德育活动为引领,开展好习惯主题教育。

德育隐性系统: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社团建设、班级管理和家校共育等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全员德育。

德育评价系统: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全方位、动态性、立体式评价学生。

四、 课题研究的依据、目标、价值与方法

研究依据: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B.Waston20世纪初创立的,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Rogers)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学会交往、实现潜能的过程:自我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和价值所在。他指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涉及到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与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教师只须提供学习活动的范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

3.       叶圣陶教育思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他要求必须首先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养成种种良好的习惯,而且养成这些良好习惯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叶圣陶先生还强调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学习、不断练习才能成为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研究目标:

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同时努力贯彻近期教育部提出政策,探索一条致力(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德育质量)的德育路径,培养品学兼优、五育并举的优秀学生,不断开拓学校的办学思路,提高办学水平。

具体目标:

1.       构建好习惯德育浸润系统:开展品格提升和好习惯养成的文献研究,打造好习惯主题环境,探索好习惯银行科学运行模式,形成可供借鉴与推广的一般经验。

2.       构建好习惯德育显性系统:研发适合学校实际的好习惯主题校本课程,开发不同类别不同主题的德育活动,积累与本课题相关的经验和宝贵的文本资料。

3.       构建好习惯德育隐性系统:让好习惯走进课堂,渗透在社团建设、班级管理和家校共育中,通过研究论证德育隐性系统对于学生好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

4.       构建好习惯德育评价体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实现评价渠道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研究价值:

(1)       理论价值

在着手研究的过程中,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大多研究成果都属于了解现状类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一种模式、一种套路。为此,研究这个课题,一方面可以对以往的习惯养成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另一方面,用实证化、系统化的方法对这个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高该类型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2)       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社会、家庭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习惯养成现状,努力搭建适合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储蓄银行;可以为中小学校进行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切实提高中小学习惯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习惯养成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提高自身的习惯水平。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来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现状以及理论和实践上的进展,用以指导本课题研究。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不同年段学生、不同家庭背景学生进行习惯养成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段、不同家庭背诵学生习惯养成差异,提出本课题好习惯培养的切入点。

3. 案例研究法:积累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形成典型的活动案例。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等途径,对于典型的教育事件,撰写成描述性文字材料,并对其进行评析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 行动研究法:认真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从工作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研究的经验。

5. 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提炼和概括,最后推广运用,形成相应的理论认识。

五、课题研究内容

1.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好习惯银德育浸润系统的构建研究

研究要点:

(1)       学生品格提升文献研究

(2)       学生好习惯养成文献研究

(3)       小学生生活、学习、思维习惯现状调查

(4)       好习惯主题环境创设研究

(5)       好习惯银运行模式研究

2.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好习惯银德育显性系统的构建研究

研究要点:

(1)       《好习惯成就好品格》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身心健康好习主题德育系统的构建研究

3孝亲敬长好习主题德育系统的构建研究

4举止文明好习主题德育系统的构建研究

5居家礼仪好习主题德育系统的构建研究

6诚实守信好习主题德育系统的构建研究

7学习方法好习主题德育系统的构建研究

3.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好习惯银德育隐性系统的构建研究

研究要点:

(1)       学科教学中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2)       社团建设中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3)       班级管理中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4)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模式研究

4.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好习惯银德育评价系统的构建研究

研究要点:

(1)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研究

(2)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班级德育评价体系研究

(3)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学生个人品德评价体系研究

(4)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德育课堂评价体系研究

(5)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家校合作评价体系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重点、措施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研究重点:

1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好习惯银德育显性系统的构建研究

2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好习惯银德育隐性系统的构建研究

研究措施:

(一)环境熏陶心灵

承智慧之水  育诚善之人的理念,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为指导,建设和谐校园,让各设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学校无闲处,处处皆育,力争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楼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创造一个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让和谐环境无声浸润心灵!

(二)活动引领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学校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多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在活动中快乐成长。学校将通过各月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自信、负责任、奋力拼搏等优秀品格,让每位学生成长为好习惯的代言人。

(三)班级常规育

学校将以班级为阵地,上好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贯彻中小学一日常规,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文明礼仪、诚信友善等主题教育,提升学生思想认识,规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逐步让学生要我这样转变我应该这样,使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行动,让学生终身受益。

    (四)课堂内化习惯

课堂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阵地,为了使好习惯教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渗透,我们将开习慧课新模式习慧课是应互联+好习+智慧课的理,在智慧课堂的基础上,重视学科习惯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实自学一导学一展学一研学一赏的模式。课前自学自研,注重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课中交流释,注重专注探究习惯的培养课后检测内化,注重总结反思习惯的培养课外拓展延伸,注重博览群书习惯的培养。建习慧课堂培养体,做到每个学科、学段、每节课都有独立的好习惯培养目标,实现好习惯教育在学科课堂全方位、全覆盖培养。

(五)家校合作共育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三方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好习惯学生提供物质基础。我们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讲堂,建立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等途径,用沟通拉近家校距离,以学生为介、班级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三结教育活动,学生的品格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评价科学激励

学校将制定一系列学生好习惯评价细则和实施办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为每位同学下好习惯储蓄,卡面设计一些好习惯名言和图案,卡里记录颁卡的理由和时间。每月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下发一定数量奖励惩处,老师们根据好习惯评价细则和实施办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发放相应的章贴。学校还设好习惯超,积满相应数量章贴的同学可以到超市里兑换奖品。班级设好习惯之专栏,年级好习惯标专栏,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可能的创新之处:

国内外的研究大多关注学生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对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也缺乏一定的科学评价。本课题将搭好习惯银储蓄平台,依托四大系统实施德育教育,把脉学生好习惯动态变化过程,全方位强化和融合,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促使每一位学生好习惯的不断增值,从而提升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深,在研究过程中,学校还将构建评价体系,对不同习惯养成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使评价更加体现科学性和实效性,可以为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和品格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1. 准备阶段2021.04 ---2021.08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

2. 实施阶段2021.092025.08

组织实施研究方案;全面启动实验活动;记录研究情况,收集实验资料;探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问题;交流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3. 总结阶段2025.092025.12

汇总实验材料;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推广实验成果。

、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

(一)物态成果

学校形成具有特色好习惯环境氛围好习惯银制度齐全,运行模式规范,超市内物品种类丰富,布局合理

(二)文本成果

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好习惯教材体系;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专题论文、教育故事、心得随笔若干篇;研究方案、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若干份。

(三)活动成果

根据不同的习惯培养和品格提升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活动过程图片、影像资料若干

(四)办学成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培育学生健康的品格,打造学校德育品牌教育的新招牌。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保障

(一)课题研究的团队保障

本课题的主持人是学校的校长、书记,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指导。蒋学强校长,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昆山市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和管理能力。自担任校长以来,引领着全校教师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参与或主持了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主持的十五课题《小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十五课题《校园足球文化浸润下学生成长研究》均已顺利结题,多篇课题研究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或发表于各级刊物。

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是学校各部门处室的主要负责人,成员中一人是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两人是昆山市学科带头人,其他是市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德育能手等,都曾作为子课题组长参与学校十五和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独立进行课题方案设计、计划制定和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并有多篇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

(二)课题研究的制度保障

学校将根据制定的课题管理制度和教育科研激励制度,为课题研究提切实的保障。定期组织观摩交流活动,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经费保障

由于本课题是学校的整体规划课题,关系着学校的特色创建和整体发展。因此学校将提供充裕的经费保障,用于进行课题研究的专家指导费、图书资料费、学习培训费、发表文章的版面费、成果鉴定等费用。

 

 

2021年9月10日 14:0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