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点亮语文课堂
评价点亮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恰当评价的研究
周丽媛
【摘 要】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这种评价会因时、因人、因事、因情、因景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恰当、合适的评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思考、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之则会引起学生对评价的反感,让评价变得可有可无,甚至起到反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把表扬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表扬的次数过多,方式单一,学生年级越高,对表扬越不在乎。如何让评价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语文教学增添光彩?基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际,本文对此有一些思考。
一、现实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这种评价会因时、因人、因事、因情、因景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很有必要。
二、实施建议
1.遵循目标,客观评价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师的评价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首先,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通过对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文素养。教师在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答对问题,更要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是否增长,能力是否提高。而教师作为评价者要扮演好拥有知识量多、思维反映快、理解深刻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或肯定或补充或升华,都要抓住重点,一语中的。
其次,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客观,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这样,学生对获得的评价不仅仅是短暂的满足,更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前进的动力。低年级课堂中,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学生一片掌声“棒!棒!棒!你真棒!”“说得真好!”“好极了!”“真聪明。”也成了老师的口头禅。对于无需动脑,简单识记的问题,老师给予大力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老师却也以这样的评价一带而过。长久以往,这样的评价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就没有机会得以体现。教师必须明白不同的评价目标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且侧重点不同,无法以一概全。它是通过对评价侧重点的不同来调整评价目标间的差异,如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价时,对仪态的要求肯定低于吐字清晰和情感表达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即使他们犯些小错误,也把它当做是有个性的一种表现,不加以批评指正;而对于学习较困难,成绩较落后的学生,总觉得他们做什么都是差强人意,对他们也总是批评多于表扬。这样不正确,不客观地评价学生,会慢慢降低教师在后进生中的威信,对师生关系造成恶性循环。
值得思考的是,表扬能促进学生外部学习动机,学生从老师的认可和赞许中赢得自尊和地位,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主要在于内部动机的激发,它是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去思考、探求。批评并不等于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事实上,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才是对学生负责,无论如何,客观真实都应该放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首位。
2.抓准时机,真诚评价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里,孩子的心理状态往往能从他的眼神中表达出来,教师应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这时适时的点拨、真诚的评价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树立教师的人格魅力,破解学生思维的迷团,消除学生的畏惧情绪,帮助其重燃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适时到位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现有的评价大多追求学生最终所获得的静态的知识,忽视教学活动过程本身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其实,教师更应该关注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观察、思考、假设、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兴趣、注意力和努力程度,关注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真诚的评价应该是教师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用心去赞赏与尊重学生。从教师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鼓舞,从教师一个个赞许的眼神中学生对自己更加自信,从教师一个个会心的微笑中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这些无声的评价,仿佛更能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共鸣,更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教师让学生读秋姑娘写给青蛙的信,学生们读得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这是,教师轻轻地说:“青蛙就快要冬眠了,你们这么大声会吵到他,他都睡不着了。想想,你要睡觉的时候妈妈是怎么跟你说话的,能不能轻轻地再来读一读,哄一哄青蛙。”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学生经常会把“松”错读成翘舌音,这时教师巧妙地指出:“在你读书的时候,小松树和大松树不愿意听了,因为你把它们的名字读错了,赶快纠正过来吧。”在教学实际中,只要运用这种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学生们都能乐意地改正,认真思考,重新组织,把话说对、说好。在师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
3.积极鼓励,激励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认知具有重大影响。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才能使教学活动富有动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具有了积极探索的精神才能在学习中保持巨大的热情,才会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所以,在评价时教师应该是积极地,全面地,充满了鼓励地。同时,我们必须重视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实际进展,例如请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只要有进步就应该对其积极鼓励,挖掘闪光点。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教师鼓励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在课堂上,只要教师不吝啬赏识与赞许,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即使“别着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的想法真独特,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呢!”“是呀,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词语的意思。”“你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发现了。”“你可真是火眼金睛,什么错别字都逃不过你的法眼”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就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对于接受能力较慢一点的学生,教师适时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亲昵的拍肩、一种微笑的眼神、甚至是一次微微的点头都能给学生巨大的鼓舞,让他们找到自信,不断进步。当然,教学和评价是是教育过程和评价过程的统一。评价原本就属于教学里的一个环节,它是自然学习情境中的一部分。强调鼓励性评价,并不代表课堂中只留表扬,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要恰当的指出改正,给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
4.示范引导,全员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改下,教师要把学生纳入到评价者中来,教学生怎么分析、评价,不仅要学生自评,同时也要教学生互评,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更应以一个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截取重要信息,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作为评价者的身份所受到的启发,通过参与评价的过程更接受和理解得到的评价结果,完善自我,将语文学习引向更高层次。例如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教师先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读,读完之后,向学生提问:“听了刚刚这位同学的朗读,你觉得读得怎么样?”这是,大家都愿意当小老师,点评一番,有的会说:“他读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教师相机要求:“那你能不能学着他,也来读一读?”也有的学生会说:“他读得很有感情,不过声音要是能更响亮一点就更好了。”“他读得很流利,不过他读错了一个字,读的时候要看清楚,不添字减字,也不能读错字。”听完评价,教师鼓励评价的孩子改正不足,也来读一读课文。这样在不断地评价中训练学生的朗读。
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他们的发展具有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创设积极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评价。比如在低年级教学生字的环节,教师在范写一个后,先让学生试写一个,然后把这个字展示给大家,让所有同学都来评一评,说说字写得怎么样。这样一个评价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好字形的过程,同时也督促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5.全面考量,综合评价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涵义不但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还包括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识内容。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随时会发生课前没有预料到的事故,这些偶然的、随着教学过程发生的教学行为就给教师如何恰当的评价提供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的评价更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提出各种言论,有正确的,也是错误的,有全面的,也有片面的对于学生的这些最真实的思维活动,教师再进行评价就能够是学生去伪存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评价需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活动内容单一,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都需要学生充分调用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来解决,因而发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评价活动必然会实现对学生多个领域的评价。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要看学习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也提醒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应该使用过程评价,而不是目标评价。
全国著名教师孙双金老师曾经对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有过精彩的描述: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学生在一节好课中应该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教学使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愿意去学,他就会兴奋起来,他的小脸就会通红;“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学生智力的火花被点燃了,他的小眼就会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它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评价中,对学生的“小脸”“小手”“小眼”“小嘴”的殷切关注和全面评价,作用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 边玉芳.学与教的新评价[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万雨,曾义芳.让有效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亮丽风景[J].考试周刊,2016(22)
[3] 张晓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5)
[4] 万文利.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评价.[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
[5] 叶瑞英.美丽的课堂 魅力的语言—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评价语在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09)